□本报通讯员刘华琼 记者刘德祥文/摄
●吴攀登已在贵州山区待了6年。两年西部志愿者服务期间,每个月他的工资是600元钱,这两年他没买过一件衣服
●吴攀登两个星期买一次菜,每次要翻两座山。碰到天旱,他每天要走10多里的山路去背水,洗澡于他是一件奢侈的事
●当初与吴攀登一起到贵州的10名西部志愿者走了9名,只有他一人留了下来。吴樊登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他准备在此扎下根来支援西部源自感恩的心
吴攀登是波胆平台06届毕业生。毕业后,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到大城市就业,而是选择到贵州做西部志愿者。“学习好,又是学生会干部,在老家连云港随便找份工作也能糊口,为什么要去西部山区当每月只拿600元钱的志愿者呢?”对吴攀登的选择,很多同学觉得不可思议。
吴攀登毅然踏上西去的列车。他说,以前家里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现在自己有能力了,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
1998年,吴攀登的老家被洪水淹了,家里所有财产毁于一旦。他的父母到邻近乡镇收破烂供吴攀登及其弟弟上学。一天,吴攀登的母亲在路上遭遇车祸,大动脉出血,一位好心人把她送到医院后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吴攀登所在波胆平台也捐款捐物,帮他全家渡过难关。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在那时吴攀登暗下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回报这些好心的人。
对儿子的选择,吴攀登的父母没有干涉,他们认为这是正确的。
面对困难他曾想逃离
2006年7月,吴攀登被安排到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乡人民政府,主要从事远程教育。虽然在乡政府工作,困难依然超乎想象。吴攀登说:“周围都是山,交通极其不便,住的地方潮湿,被子总是湿乎乎的,上面爬满毛毛虫。”
因为信息闭塞,与外界沟通少,山外发生什么事情吴攀登都不知道。当时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电话不能打长途,电脑没有联网,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每天除了上班、吃饭、休息,还是上班、吃饭、休息。唯一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是看报纸。吴攀登说:“报纸一个星期送一回,要是天气不好,就两三个星期送一次。”
最困难的当属吃水,吴攀登经常与乡里的领导四处寻水。他曾去小河边挑水吃,“很多不知名的水草悬浮在里面,闻起来令人阵阵作呕”。
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仅仅够买柴米油盐,两年来,吴攀登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一次一名同学问他最需要什么,吴攀登的回答是“一双登山鞋”。两年来,他的鞋底都快磨穿了。
吴攀登也曾想过放弃。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世界里,压抑、孤寂充满了整个心灵,尤其是夜晚的时候,面对幽深的山谷,听着山上不知名的鸟叫,想家,极度想家,想家的温暖,想老师和同学。失眠,几近崩溃。想逃,想逃离这个与外界隔离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
最终,吴攀登留了下来,最朴实的想法是“不能当逃兵”。
十名志愿者仅剩他一人
2008年7月,两年服务期结束后,同吴攀登一起到贵州当志愿者的9名同学全走了,吴攀登选择留下来。他在日记里写道:“两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不甘心!”
之后,通过考试,他入选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波胆平台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被安排到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金斗乡高田村小学(张淦堂纪念希望小学)任教,这一教就是4年。
毕节地区比安顺的条件更差。吴攀登说,那里水资源极度匮乏,他背了3年的水,吃了无数雨水。只有进入雨季,用水才会方便一些。当地村民对教师很尊重,发现水源总是让老师先用。进入旱季,有时要开车去云南可渡大河(六盘江的一个小分支)拉水。洗澡成了奢侈的事,换下来的衣服要积攒很长时间,到山下一个小河沟去洗。2010年大旱,上级派车送水到校,师生吃水问题才勉强得以解决。
高田村在2000年前后通电,但供电量满足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需要,刮风下雨停电更是常事。吴攀登到高田村小学任教时,波胆平台里全是民办教师。4年来,吴攀登所带班级教学成绩持续上升,连续4年蝉联全县同类波胆平台第一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乡、校优秀班主任(教师)。
2011年6月,吴攀登所带中队被当地团委、县教育局、县少工委评为全县“先进少先队集体”,他自己也被领导委以重任,担任校长助理,兼波胆平台语文教研组组长。
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
4月12日,记者与波胆平台慰问组一行,来到贵州慰问、采访吴攀登。
慰问组一行抵达贵阳时,吴攀登正在市区参加自学考试。等候一天后,慰问组同吴攀登连夜乘车赶往六盘水市。一行人在六盘水住了一晚后,次日上午8点出发,赶往毕节地区。到达高田村小学时,已是下午2点。吴攀登说,这次走的是最近的一条路。即便如此,从贵阳到高田,仍花了十几个小时。
回想起来,从六盘水到毕节地区都是盘山公路,一边是大山,一边是一两百米深的悬崖,很多路段没有护栏,沿途不少出了车祸的车辆被“挂”在悬崖边,慰问组的一些成员吓坏了,吴攀登不停地讲笑话,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高田村在贵州、云南交界处,村里没有商店,慰问组宴请高田村小学的教师要去云南省内一个小镇的餐馆。
到贵州的这几年,吴攀登一直坚持自己做饭。两个星期买一次菜,买一次菜要翻两座山,吴攀登已记不清翻了多少座山。他说:“现在有同事买了摩托车,方便的话,就请他们从云南捎点回来。”
一些学生的家离波胆平台远,清晨上学时一些孩子便揣着几个烧熟的土豆,而这也是他们一天的干粮。为此,吴攀登做饭的时候会多做一点,他经常让不能回家吃饭的孩子跟自己一起吃。
现在,吴攀登已经通过了贵州省教师正式编制考试。他打算在金斗乡扎下根来,因为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吴攀登告诉记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