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特教和他的特别生活
在市儿童福利院20多名特教老师中,他是“百花丛中的一点绿”—— 唯一一名男教师
【现场】
大男孩的裙子解读
上课了。作为辅助老师,张永正在黑板上先写上那首《找朋友》的歌词,然后,配合着电子琴的伴奏,和主讲老师一起拉起孩子们的手,高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隔壁的教室,正在安装空调,充气钻钻墙的声音震耳欲聋,尽管主讲潘老师和张永正一遍遍问孩子们:“听见了吗?好大的钻墙声!隔壁在安装空调呢。”可20多个6岁左右的孩子都没什么反应——他们都是听说障患儿。
这是3月21日,记者在襄阳市儿童福利院看到的一幕。
1988年出生的张永正是福利院的聘用老师,他是福利院20多名特教中唯一的男性。
音乐课之后,是语言训练课,除了在黑板上写上“帽子”“裙子”等字样之外,张永正手里还握着一张张类似识字卡片之类的训练卡,然后,这个身高177厘米的大男孩蹲在孩子面前,一遍遍大声领读:“帽子”、“帽子”、“裙子”、“裙子”,为了让孩子看懂和模仿他的口型,他的朗读口音缓慢、口型夸张……
戴着助听器的孩子眼神依旧茫然,大男孩张永正站起来,双手做拎裙角状,然后不断转圈以让“裙裾飞扬”,“裙子,裙子,夏天有风的时候,风会把裙子吹得飘扬起来……”他表情夸张地描绘着,几个小女孩的眼睛里放出光芒……
作为特教老师,一个简单的词语,在一个课时中重复上百遍,是张永正的工作常态。
“会烦吗?这样一遍遍重复一个词。”记者问他。“怎么会呢?这样的重复,是对特教老师的基本要求,每个特教老师每天都会这样的,面对的是特殊孩子嘛。”他说。
“裙子”,还不是对张永正的挑战,毕竟它是生活中的常见品。有一次,教孩子们认识“地球仪”让张永正脑门上急出了汗。
“很多来这儿的孩子以前没有上过语训课、听训课,而地球仪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尽管有教学用具,但五六岁的孩子们根本不明白它为啥叫地球仪,起什么作用,所以,无论我重复教了多少遍,他们就是不能记住、读出‘地球仪’三个字。那三个字,我一直教了十几节课吧。”他告诉记者。
【情结】
“那些家庭需要我”
小时候,邻居家有一个残障孩子,邻居主人每天愁眉不展的神情给张永正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住在农村,残障孩子并不鲜见,而且,家长无力负担对残障孩子的治疗和训练。有一天,邻居对我的父母说:‘我的儿子在我死后,要是学会把西红柿和鸡蛋炒在一起,不至于饿死就好了。’我听了,很震惊。很多残障孩子因为没有经济条件和机会进行康复训练,错过了康复最佳时间,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很大负担。”张永正说,自己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让他高考后填报志愿时,脑子里立即冒出了一个想法:当特教,教会残障孩子们掌握学习能力,今后能学到一技之长。
2010年6月,张永正从波胆平台特殊教育专业毕业。
外表帅气的他不乏其他工作机会。有一次,他陪同学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应聘,招聘人员问他:“你的个人资料呢?为什么不来我们公司应聘?”
有时和大学同学聚会,当张永正得知,一些大学同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是他一年工资的总和时,也会动摇。自己这样坚守,值还是不值?毕竟,不富裕的父母,指望他能为家里减轻负担。“不过,每周末一回到家,看见村里那些残障人和他们的家人,我就不再动摇,觉得自己干着喜欢干并且有意义的事儿,那些人和那些家庭需要我。”他说。
【对话】
有些事,总要有人做
记者:你并不是福利院的在编老师,是吗?
张永正:是的,现在是临时聘用人员。这个月19号,我参加了事业单位招考人员考试,和我考同样岗位的有70多人。笔试成绩目前还没有公布,招录比例是25:1,竞争很激烈。
记者:你现在月薪是多少?假如没有考过,你打算怎么办?
张永正:现在只有几百元的月工资,养活自己还有点问题。如果今年没考过,我还要争取留在这儿,一边工作一边准备明年考试。
记者:你可以去选择做别的工作呀,为什么这么执著从事特殊教育?
张永正:首先,我感觉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领域,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支持度越来越高,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很有前途;第二,大学学了这个专业,还是希望学以致用;最后,男性特教老师可以在体育、阳刚气质培养等方面,给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带来更良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干这一行,我大有可为。
记者:从去年6月1日任课后,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永正:尽管学了很多专业课,但很多现实情况还是让我措手不及。比如,有一天,我正在上课,有个孩子突然尿裤子了。我从来没有给小孩子换过裤子,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也不知道停下授课,其他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后来其他老师教我,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可以先让其他孩子做做游戏,老师迅速找来裤子给尿裤子的孩子换上……你看,如果不是特殊教育老师,谁会遇到这种事儿呢?
记者:那最开心的事儿是什么?
张永正:我教了6岁的乐乐4个多月,他有一天终于能把从1到10的阿拉伯数字准确、清晰地写下来了,那一刻,我特有成就感。实际上,每一个特教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是每个特教老师最大的工作动力。